圖、文:阿奇
▲阿奇帶著這支FE系蔡司變焦鏡在澳門實戰去!
▲阿奇帶著這支FE系蔡司變焦鏡在澳門實戰去!
自從之前玩過Sony A7R之後,心中到這全片幅EVIL激動不已,不過,之前使用只有一支 Carl Zeiss Sonnar T* FE 35mm F2.8 ZA,使用上難免稍有不便,終於近日有機會使用到新的 Sony SEL2470Z Carl Zeiss Vario-Tessar T* FE 24-70mm F4 ZA OSS,一支有恆定F4光圈、防手震的標準焦段鏡頭相信使用上更為方便,到底這支蔡司變焦鏡頭是不是目前FE系最強變焦鏡頭呢?
關於Sony SEL2470Z Carl Zeiss Vario-Tessar T* FE 24-70mm F4 ZA OSS
● FE接環
● 24-70mm焦距,恆定 F4 最大光圈
● 支援光學防震
● 視角為34° - 84°
● 10 組 12 片,5 片非球面鏡及 1 片超低色散鏡片
● 步進對焦馬達,內對焦
● 最近對焦距離 40cm,放大率為 0.2X
● 7 片光圈葉
● 濾鏡口徑 67mm
● 73 x 94.5mm,重量 426g
● 附送遮光罩(ALC-SH130)、便攜袋
● 售價 $9,390
● 24-70mm焦距,恆定 F4 最大光圈
● 支援光學防震
● 視角為34° - 84°
● 10 組 12 片,5 片非球面鏡及 1 片超低色散鏡片
● 步進對焦馬達,內對焦
● 最近對焦距離 40cm,放大率為 0.2X
● 7 片光圈葉
● 濾鏡口徑 67mm
● 73 x 94.5mm,重量 426g
● 附送遮光罩(ALC-SH130)、便攜袋
● 售價 $9,390
外觀及使用的一些心得
不得不說,這支鏡頭實在太「巨大」了,裝在A7R比起之前的ZEISS 35mm F2.8實在長及重很多,當然,無可厚非的全片幅尺寸的感光元件,鏡頭也一定要增大。實則上,這支ZEISS FE 24-70mm F4以同規格來說比起其他家的全片幅鏡頭是有較小及輕,無奈機身因為無反的小型化,就算這支僅有F4的變焦鏡頭還是有點不平衡感。
鏡身的黑色霧面的塗裝與ZEISS 35mm F2.8一樣,質感極佳,用料上也用了10 組 12 片,5 片非球面鏡及 1 片超低色散鏡片,相信也是因應小型化又要有高的光學品質下的必需設計。
使用起來的對焦速度表現普通,大致和自家的ZEISS 35mm F2.8類似,甚至是再略慢一點點,遇到動作較快的主體或對比度較低的主體速度會更不理想一點,但A7R的感光元件不像A7有植入相位差對焦感應器,這也是會影響到對焦速度的關鍵之一。
▲Carl Zeiss FE 24-70mm F4的鏡片佈圖
▲這支ZEISS 24-70mm F4有多大?對比一下自家的ZEISS 35mm F2.8應該更有概念吧。
▲ZEISS 35mm F2.8 與裝上24-70mm F4 的A7R
▲從側面可以看到24-70mm F4底部較細頭大,使用起來筆者建議用左手托著鏡頭平衡其重量,增加穩定度
▲全片幅真的是令筆者又愛又恨,畫質純淨度人人愛,但伴隨的機身體積、鏡頭重量體積是必然的代價
▲這支恆定F4的變焦鏡頭口徑僅有67mm,會不會影響到邊緣畫質呢?
▲變焦環、手動對焦環的金屬質感甚佳,轉動時的阻尼感也舒適
▲全伸時鏡頭會突出一小截
鏡身的黑色霧面的塗裝與ZEISS 35mm F2.8一樣,質感極佳,用料上也用了10 組 12 片,5 片非球面鏡及 1 片超低色散鏡片,相信也是因應小型化又要有高的光學品質下的必需設計。
使用起來的對焦速度表現普通,大致和自家的ZEISS 35mm F2.8類似,甚至是再略慢一點點,遇到動作較快的主體或對比度較低的主體速度會更不理想一點,但A7R的感光元件不像A7有植入相位差對焦感應器,這也是會影響到對焦速度的關鍵之一。
▲Carl Zeiss FE 24-70mm F4的鏡片佈圖
▲這支ZEISS 24-70mm F4有多大?對比一下自家的ZEISS 35mm F2.8應該更有概念吧。
▲ZEISS 35mm F2.8 與裝上24-70mm F4 的A7R
▲從側面可以看到24-70mm F4底部較細頭大,使用起來筆者建議用左手托著鏡頭平衡其重量,增加穩定度
▲全片幅真的是令筆者又愛又恨,畫質純淨度人人愛,但伴隨的機身體積、鏡頭重量體積是必然的代價
▲這支恆定F4的變焦鏡頭口徑僅有67mm,會不會影響到邊緣畫質呢?
▲變焦環、手動對焦環的金屬質感甚佳,轉動時的阻尼感也舒適
▲全伸時鏡頭會突出一小截
先來看看 Carl Zeiss FE 24-70mm F4 的MTF圖
當然只看MTF圖只有紙上談兵的份,但由圖表看已經可以大略看出... 似乎這支鏡頭邊緣畫質表現並不理想,廣角端無論開放光圈或收光圈至F8,只要稍為編離中心表現就不甚理想;70mm時光圈全開表現表現仍平庸,反而在70mm收光圈至F8時表現平穩很多...
戶外/一般拍攝
24-70mm 這個焦段是一般最常用的焦段,無論拍風景,或者做一點特寫都十分適合,F4光圈雖然不大,但仗著A7R優秀的高ISO表現也問題不大,雖然上上段提過對焦速度不快的問題,但一般主題應用是還算不錯。
從 上段MTF圖大約都可以知道,廣角端的邊緣畫質衰退很快的問題,在實拍上也很容易察覺這情況,就如以下第一張圖,筆者合焦處在中央的圖案附近,此時我與他 距離大約1.5M,此時光圈已縮時F11,由景深計算可以知道,理論上大約80cm~11.5M都會在合焦範圍,但由裁切可以看出中央是紮實無誤,但在合 焦範圍的另一圖案有明顯鬆散的現象。
▲ISO 100,F11,1/250s,24mm
▲左:中央合焦段,右:邊緣處
雖然說邊緣畫質不儘理想,但這也因為A7R的超高畫素令此狀況被放得更大,正常Full HD螢幕大小的檢視,或者在Full HD下放大2-3倍其實都不算明顯,所以這能不能接受就看個人而定,接下來筆者不作裁切,所以分享一些一般拍攝的照片。
▲ISO 800,F4,1/100s,24mm
▲ISO 640,F4,1/60s,47mm
▲ISO 100,F8,1/320s,29mm
▲ISO 160,F4,1/60s,26mm
▲ISO 100,F8,1/400s,66mm
▲ISO 100,F8,1/500s,24mm
從 上段MTF圖大約都可以知道,廣角端的邊緣畫質衰退很快的問題,在實拍上也很容易察覺這情況,就如以下第一張圖,筆者合焦處在中央的圖案附近,此時我與他 距離大約1.5M,此時光圈已縮時F11,由景深計算可以知道,理論上大約80cm~11.5M都會在合焦範圍,但由裁切可以看出中央是紮實無誤,但在合 焦範圍的另一圖案有明顯鬆散的現象。
▲ISO 100,F11,1/250s,24mm
▲左:中央合焦段,右:邊緣處
雖然說邊緣畫質不儘理想,但這也因為A7R的超高畫素令此狀況被放得更大,正常Full HD螢幕大小的檢視,或者在Full HD下放大2-3倍其實都不算明顯,所以這能不能接受就看個人而定,接下來筆者不作裁切,所以分享一些一般拍攝的照片。
▲ISO 800,F4,1/100s,24mm
▲ISO 640,F4,1/60s,47mm
▲ISO 100,F8,1/320s,29mm
▲ISO 160,F4,1/60s,26mm
▲ISO 100,F8,1/400s,66mm
▲ISO 100,F8,1/500s,24mm
邊緣失光情況
這問題其實不算明顯,戶外實拍影響微乎其微,但發現還是和各位分享一下,基本上無論廣角端或望遠端都有輕微邊緣光情況,廣角端略為明顯一點點,大致至F8左右廣角端和望遠端的邊緣失光都會消失。
▲左:廣角端,右:望遠端
▲左:廣角端,右:望遠端
最望遠端邊緣色散情況
邊緣色散的部分廣角端幾乎沒有,就沒有再做裁切,而望遠端光圈全開下在純綷的高反差線條/邊緣的色散略為明顯,一直收光圈至F8~F11左右才會幾乎沒有發現。不過程度輕微,實拍影響亦不算明顯。
▲左:望遠端各光圈邊緣裁切,右:下圖100%邊緣裁切
▲ISO 100,F4,1/200s,60mm
▲左:望遠端各光圈邊緣裁切,右:下圖100%邊緣裁切
▲ISO 100,F4,1/200s,60mm
星芒
都玩到這個等級的相機及鏡頭,星茫形狀好不好看也是會影響我們入手鏡頭的重要參考資料之一,從資料上我們知道這支 Carl Zeiss FE 24-70mm F4 擁有七片光圈葉片,所以就理論上而言可以期待在點光源的位置看到14線星芒。
先 說結論好了,這支鏡頭星芒形狀筆者覺得還算不錯看,如果是強烈的點光源加上背景有一定程度的暗,星芒很容易看得到,而且,光圈還不一定要縮很小,大致上, 如果距離夠近,點光圈大小適中,背景又夠暗,F4亦可能拍得出星茫,一般情況光圈收至F8之後星芒會更為漂亮。但如果距離較遠,點光源亦不算很強的情況 下,星茫的呈現就普通,還會有一點散開的感覺。
▲ISO 100,F16,5s,25mm
▲ISO 2000,F4,1/80s,25mm (注意花車車頭燈的星茫及車身上的)
▲ISO 100,F9,1/125s,35mm
▲ISO 125,F16,1/60s,31mm
▲ISO 100,F16,25s,30mm
▲ISO 100,F16,20s,25mm (注意觀光塔上那顆星茫)
先 說結論好了,這支鏡頭星芒形狀筆者覺得還算不錯看,如果是強烈的點光源加上背景有一定程度的暗,星芒很容易看得到,而且,光圈還不一定要縮很小,大致上, 如果距離夠近,點光圈大小適中,背景又夠暗,F4亦可能拍得出星茫,一般情況光圈收至F8之後星芒會更為漂亮。但如果距離較遠,點光源亦不算很強的情況 下,星茫的呈現就普通,還會有一點散開的感覺。
▲ISO 100,F16,5s,25mm
▲ISO 2000,F4,1/80s,25mm (注意花車車頭燈的星茫及車身上的)
▲ISO 100,F9,1/125s,35mm
▲ISO 125,F16,1/60s,31mm
▲ISO 100,F16,25s,30mm
▲ISO 100,F16,20s,25mm (注意觀光塔上那顆星茫)
差強人意的近拍能力
很可惜的,Carl Zeiss FE 24-70mm F4的最近對焦距離僅40cm,放大率只有0.2X,日常生活下的應用十分吃緊,而且像要在室內拍攝像美食時,光圈常需要全開,但此時的表現亦差強人意,微距細膩度表現亦十分普通。
▲日常生活勉強夠用
▲ISO 200,F5.6,1/80s,70mm
▲ISO 100,F4,1/2500s,70mm
▲ISO 2000,F4,1/80s,70mm
▲ISO 1600,F4,1/20s,35mm
▲ISO 200,F4,1/80s,70mm
▲ISO 640,F4,1/25s,32mm
▲日常生活勉強夠用
▲ISO 200,F5.6,1/80s,70mm
▲ISO 100,F4,1/2500s,70mm
▲ISO 2000,F4,1/80s,70mm
▲ISO 1600,F4,1/20s,35mm
▲ISO 200,F4,1/80s,70mm
▲ISO 640,F4,1/25s,32mm
防手震能力
這支鏡頭有 OSS (Optical SteadyShot) 光學式防手震的配置,理當可以有效的增加手持拍攝下的穩定度,不過,A7R的畫質實太高,跟據過去的經驗,傳統觀念中的安全快門速度,即 1/焦距 這個計算方式筆者覺得會有點挑戰,一般情況下可能筆者會變成 1/ (焦距 * (1.5 或者 2)) 的方式更為保險一點,所以防手震的加入多少彌補了這個情況,還可以再往上推高一級快門速度左右,實務上OSS的加入對於手持A7R拍攝有正面的幫助。
另外,個人建議對於在稍暗或快門速度較慢有挑戰性的環境務必拍攝2-3張以上,確保成功率,接下來看看用A7R+ZEISS 24-70mm F4的較慢速快門的實拍挑戰吧。
▲ISO 400,F5.6,1/15s,24mm
▲ISO 1600,F4,1/25s,26mm
▲ISO 1600,F8,1/5s,24mm
▲ISO 200,F4,1/15s,24mm
▲ISO 1000,F5.6,1/60s,24mm
▲ISO 1250,F4,1/10s,24mm
▲ISO 3200,F4,1/80s,62mm
▲ISO 3200,F4,1/60s,70mm
另外,個人建議對於在稍暗或快門速度較慢有挑戰性的環境務必拍攝2-3張以上,確保成功率,接下來看看用A7R+ZEISS 24-70mm F4的較慢速快門的實拍挑戰吧。
▲ISO 400,F5.6,1/15s,24mm
▲ISO 1600,F4,1/25s,26mm
▲ISO 1600,F8,1/5s,24mm
▲ISO 200,F4,1/15s,24mm
▲ISO 1000,F5.6,1/60s,24mm
▲ISO 1250,F4,1/10s,24mm
▲ISO 3200,F4,1/80s,62mm
▲ISO 3200,F4,1/60s,70mm
散景
雖然最大光圈只有F4,但在70mm F4的拍攝下還是能營造一定程度的散景,圓形散景及一般線條的虛化呈現表現十分優雅,但也別忘了,因為只有F4,近拍距離也有限,背景距離不夠時拿來拍人的虛化背景效果仍十分有限。
▲左:F4 右:F5.6
▲左:F8 右:F11
接下來用戶外實拍看看ZEISS FE 24-70mm F4的散景呈現:
▲ISO 800,F4,1/40s,70mm
▲ISO 200,F4,1/10s,70mm
▲ISO 100,F4,1/1000s,70mm
▲ISO 100,F4,1/640s,70mm
▲ISO 100,F4,1/1600s,39mm
▲ISO 200,F4,1/80s,70mm
▲ISO 100,F4,1/80s,54mm
▲ISO 100,F4,1/2000s,70mm
▲左:F4 右:F5.6
▲左:F8 右:F11
接下來用戶外實拍看看ZEISS FE 24-70mm F4的散景呈現:
▲ISO 800,F4,1/40s,70mm
▲ISO 200,F4,1/10s,70mm
▲ISO 100,F4,1/1000s,70mm
▲ISO 100,F4,1/640s,70mm
▲ISO 100,F4,1/1600s,39mm
▲ISO 200,F4,1/80s,70mm
▲ISO 100,F4,1/80s,54mm
▲ISO 100,F4,1/2000s,70mm
總結
一 開始,在還沒正式上市之前,筆者對於這支掛著蔡司的恆定光圈變焦鏡頭寄予頗大的厚望,畢竟其實這支Sony SEL2470Z Carl Zeiss Vario-Tessar T* FE 24-70mm F4 ZA OSS也是A7/A7R FE原生鏡頭中第一支恆定光圈的變焦鏡頭,而且又有防手震,又有蔡司的加持,體積重量也相對輕,大家相當然也覺得是全幅A7/A7R的必然最佳輕裝鏡頭。可惜實拍幾天回家看照片時,邊緣的成像畫質差強人意,就算是戶外天氣極好時,收光圈至F8-F11的照片邊緣還是不紮實,一般情況下中央在F4光圈全開下的實拍也是一般,全片幅又要小口徑鏡頭看來實在並不是一個好解。
當然,上文是用比較嚴格的標準看待這顆鏡頭,如果是當作職業鏡頭,這支的滿意度實在不高,但如果是當成生活一般用途,那他的表現還是落在可圈可點的範 圍,而且因為這次使用的測試機種是解析度極高的A7R,某程度上也會把這些問題放得更大,只有2400萬像素的A7,相信這顆鏡頭表現會好一點,筆者期待日後FE系列更多更好的鏡頭推出,暫時FE要追求好畫質,就靠Sony FE 55mm F1.8 ZA Carl Zeiss Sonnar T*,若要輕鬆地在日常生活使用,就可以考慮本鏡。
當然,上文是用比較嚴格的標準看待這顆鏡頭,如果是當作職業鏡頭,這支的滿意度實在不高,但如果是當成生活一般用途,那他的表現還是落在可圈可點的範 圍,而且因為這次使用的測試機種是解析度極高的A7R,某程度上也會把這些問題放得更大,只有2400萬像素的A7,相信這顆鏡頭表現會好一點,筆者期待日後FE系列更多更好的鏡頭推出,暫時FE要追求好畫質,就靠Sony FE 55mm F1.8 ZA Carl Zeiss Sonnar T*,若要輕鬆地在日常生活使用,就可以考慮本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