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數碼相機的鏡頭前方,一般都會印有這顆鏡頭的焦段規格,例如 f=7.1 - 28.4mm,但因為感光元件尺寸不同,僅從這些規格很難看出鏡頭的實際等效焦段,不過我們還是可以知道這支鏡頭的光學變焦倍數,即以 28.4 ÷ 7.1 = 4,這支鏡頭的光學變焦倍數為 4 倍(如圖 1 紅色圈部分)。至於它的焦段又怎麼計算呢?若是一般 DC,我們大可不必理會它的計算方法,看看相機廠商提供的規格介紹就 OK。
▲ (圖 1)鏡頭焦段為 f=7.1 - 28.4mm,光學變焦 4 倍。 鏡頭等效焦距為 28-112mm(富士 X10)
等效焦距為 28-112mm 的鏡頭,28mm 可以稱之為廣角端,而 112mm 則稱之為望遠端。相同距離下,廣角端比望遠端可拍攝的範圍(景物)更大;而望遠端的可拍範圍小,但它比廣角端拍攝得更遠。
[SEP]
至於什麼樣算是超廣角、廣角、中距離、望遠、超望遠視野呢?其實也不難懂,等效焦段數字越小,代表鏡頭越廣,而數字越大則代表越窄(也就是越望遠)。等效 焦段在 24mm(含)以下可以算是超廣角,從 25 到 35mm 之間都能算是廣角,35 到 70mm 屬於中距離,而 70mm 到 200mm 之間屬於望遠。至於 300、400、500mm 等就算是超望遠。舉例來說,Panasonic 推出的 LX5 高階隨身機擁有等效 24-90mm 的鏡頭,等於涵蓋超廣角到小望遠的範圍。或許一開始有點難記牢,但久而久之就會熟悉了。
▲ 等效 24mm 超廣角視野,可以輕鬆捕捉眼前的寬闊景物。
▲ 等效 135mm 的望遠視野,則很適合進行遠方景物的特寫。
對於數位單眼 / 無反光鏡這類可更換鏡頭的數位相機來說,鏡頭焦段及等效算法就容易得多了。但我們也要記住各品牌單反 / 換鏡相機它們各自的焦距換算倍率:
Nikon APS-C 片幅(也叫 DX 片幅)焦距換算倍率:1.5x
Nikon CX 片幅(Nikon 1 系統)焦距換算倍率:2.7x
Nikon 全片幅(也叫 FX 片幅)焦距換算倍率:1
Canon APS-C 片幅,焦距換算倍率:1.6x
Canon APS-H 片幅,焦距換算倍率:1.3x
Nikon 全片幅,焦距換算倍率:1x
Sony APS-C 片幅,焦距換算倍率:1.5x
Sony 全片幅,焦距換算倍率:1x
Pentax APS-C 片幅,焦距換算倍率:1.5x
Panasonic、Olympus 4/3 系統及 Micro 4/3 系統,焦距換算倍率:2
這個「焦距換算倍率」是什麼來的呢?其實焦距換算倍率背後關乎傳統 135 底片相機在換成數碼相機之後的複雜關係,簡言之和感光元件尺寸有關,而本文以簡單易懂為宗旨,所以在這裡不詳細介紹,各位只要記住上述各品牌片幅之間的焦距換算倍率,就可以計算出鏡頭的焦段範圍。
範例:
▲ 上面兩支鏡頭為 Panasonic Micro 4/3 系統用的變焦鏡頭,焦段為 14-42mm,然後乘 2,
得出這兩支鏡頭的等效焦段為 28-84mm。
▲ 鏡頭標註為 14-150mm,但等效焦距為 28-300mm,因為 Micro 4/3 系統的換算倍率為 2。
▲ Canon EOS 7D 為 APS-C 片幅,所以 EF-S 15-85mm 鏡頭要乘 1.6 倍,等效焦距為 24-136mm。
▲ 採用全片幅的 Canon EOS 1Ds Mark III,則不需另外換算,鏡頭上寫什麼焦段,等效焦段就是多少。
如果大家對於相機的鏡頭焦段有任何問題或想法,也很歡迎提出來和大家討論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