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對於玩 VR、MR、AR 眼鏡,本 YK 不算有很多的體驗,當中主要是 HTC Vive 系、Sony PS 系、以及 FB Meta Oculus 系產品,不論是親測試玩,甚至入手完再轉售離場,感覺到 VR 眼鏡(統稱)的進步是相當明顯,但對普通用家來說,VR 眼鏡的可用性似乎力不從心。 針對玩 VR 遊戲用途,硬件規格要求相當高,我的經驗是 120Hz 刷新率,超廣視覺,強大的 GPU 運算等等,才令用戶比較能投入遊戲過程,不容易頭暈眼花。 但 VIVE Pro 2 呢類高級貨入場門檻相當高,不止是 VR 眼鏡本體價格,連帶電腦硬件要求都高。早前本 YK 亦有購入 Quest 2 頭盔,號稱是 FB ( Meta)賠錢賣機搶市佔的產品,帳面規格上亦比我手上新歡 VIVE Flow 強大得多。 但遺憾的是,ARM 架構的高通 SoC 根本無法提供良好的 VR 遊戲體驗,而作爲私人影院體驗,Quest 2 卻又有難以克服的缺點,所以落得放售的下場,連開箱文都費事寫! 多年的經驗告訴我,玩 VR 遊戲只能買高級貨,預算不足又想玩 VR 遊戲就 ...... 還是不要買了。
今次的 VIVE Flow 雖然是去年 10 月發佈,再等 10 個月後才正式到港出行貨,但入手使用體驗卻是最好。因爲產品的目的很明確:不玩 VR 遊戲,只是做隻私人影院眼鏡,做隻單純的休閒影音產品。
開箱
▲ 港行定價 HK$4188,直接官網發售送貨;在 9 月 11 日前購買可獲 Flow 專用控制器 + 2 個月 Viveport Infinity Vista 訂閱等。
▲ 畢竟是眼睛用的電子產品,產品是台灣製造本 YK 會多一份安心。
▲ 左邊是 Flow 眼鏡本體,右邊是限時贈送的 Flow 專用控制器,包裝設計相當簡潔。
▲ 雖然 Flow 產品外觀跟過往頭盔型產品截然不同,但依然歸類落 VIVE 品牌旗下,可以存取 VIVEPORT 的資源。
▲ 盒身上列出環保物料的使用資料。
▲ 官方號稱價值 488 元的控制器,是超級超級重要的配件! 早期 Flow 發售時絕大部分用戶均表示,只透過手機進行操控體驗相當糟糕,加購專用控制器能極幅度提高操控性和準確度!
▲ 開箱! 控制器本體、手繩、AAA 電池兩枚。
▲ 穿手繩的位置亦相當容易:開背蓋,穿過去,DONE。
▲ 控制器正面有用一個觸控 + 按壓式圓盤,另外有一大一小的多功能按鍵,視乎使用場景有不同功能; 控制器上還有一個收音孔,對應特定的語音操控。
▲ 仲有加減按鍵及 Trigger 板機鍵 ;
▲ 用戶可以自行選擇用手機操控,或者使用 Flow 控制器來進行指示定位操作; 個人建議使用控制器的原因是,內置 9 軸感應器,絕對比任何一部手機的陀螺儀準確太多。
▲ 另外有個建議,如果好似我咁日日都玩部 Flow 的話,改用充電式 AAA 電池。 官方指兩枚 AAA 電池支持長達 30 小時續航力,我實際體驗中,日日用幾個小時,大約一週左右電池就差不多見底。 環保和經濟的做法是購入充電電池替代。
▲ 套出白盒後,會見到紙皮原色的包裝。
▲ 類似女士首飾箱的設計,盒中有暗格。
▲ 盒內有清晰的英文簡單說明,下載 Flow 對應的 App 應用程式。
▲ 暗格拖出三本說明書,裏面有詳細的繁體中文說明,但我估大家同我一樣都唔會點睇。
▲ 跟機附送一個束口袋、一條長長的 USB-C to USB-C 數據電源線。
▲ 本體登場! 這就是型到喊的 Flow 眼鏡!
機身外觀一覽
如果講 Flow 的賣點,最大特色自然是外觀夠型,另一個最大的賣點是輕巧,官方聲稱 189g 的本機重量,另外加原廠 1.2m 電源線約 50g 重量,這個配重比 Quest 2 輕超過一半! 是超過一半! 這個也是我入手 Flow 其中的一個主因。 爲何輕量化這麼重要呢?▲ 眼鏡正前方各有一個視像感應器,配合 inside-out 6DoF 追蹤技術。 這個技術有其優缺點,優點是,其實兩個感應器都擁有黑白視像功能,意味住 Flow 的機身上按下快速切換鍵,就可以從 VR 畫面切換到 SEE THROUGH 透視模式,唔係比你透視邊個,而係戴住 Flow 都可以睇到外面的情況,但只有黑白顏色,不是全彩。
▲ 同樣,缺點是你無法在全黑的環境中使用 Flow 眼鏡,系統會提醒無法識別追蹤器。 所以,最低限度是需要在有微光的環境下使用。
▲ 機身上獨立音量鍵,可以自行調整內建喇叭音量。
▲ 機身內亦設有主動式散熱風扇,帶上後會微微感覺到氣流被帶動,減低人體眼球積熱而霧化鏡片阻礙視覺的問題。
▲ 入風出風位置開孔不大,對外觀沒有什麼影響;但要留意如果身處粉塵多,或者家中寵物甩毛過多時,空氣漂浮物或許會對散熱風扇造成損壞。
▲ 整個 Flow 的設計精華在於彈弓式頭夾設計;而粗粗的頭夾兩側底部位置,各有一組外放喇叭,外觀上你完全唔會發覺到喇叭的存在,但實際體驗中 Flow 的喇叭聲音出奇地好。
▲ 彈弓式頭夾,全靠兩側的小型彈簧夾住頭部固定 VR 眼鏡; 這個設計缺點是,無法在猛烈搖晃頭部時固定好裝置(FLOW 不適合猛烈移動的 VR 遊戲);但優點是類眼鏡設計夾住頭部相當舒服,跟皮膚接觸面減少亦能減低頭部不適。
▲ 夾架兩端均有類膚質感的緩衝軟膠,增強 Flow 夾住頭部時的摩擦力,減低滑落的情況。
▲ 其中右邊的夾架有 USB-C 接口,用途有二:一、提供電力供應給 Flow 使用;二、連接電腦讀寫檔案。
▲ 接觸面部的軟布物料相當舒服,亦能完全帖服本 YK 的亞洲人面型。
▲ 面部包裹感相當良好,沒有任何不適或侷促壓迫感。
▲ 上面提到的主動式散熱風扇設計,除了幫助 Flow 本體處理器散熱外,送風提高眼罩內的溫度亦可以減少霧氣的出現。
▲ 可拆式磁吸方案值得稱讚,用戶可以隨時拆黎清洗或者更換。
▲ 而令人驚喜是 Flow 對近視朋友相當友好,提供獨立左右眼的近視度數調整,近視 600 度內的屈光率都適合直接裸視使用。 但如果你是具有重度散光或遠視的話,想又戴眼鏡又戴 Flow 呀?唔好意思,做不到,你只能考慮佩戴隱形眼鏡。
因爲 Flow 的鏡片設計相當貼面,並沒有額外空間再戴眼鏡。 但好似本 YK 咁有鴛鴦近視 + 200 度散光, 唔佩戴隱形眼鏡的狀態下,單獨調整 Flow 左右屈光率,都能擁有不錯的觀看體驗。
設定裝備
我發現原來好難同人講得清楚 VR 機體驗,最佳情況當然是大家能直接體驗的到,但問過 VIVE 官方,暫時除了自己買機之外,未有固定的官方體驗店。 本 YK 唯有儘量透過文字描述和圖片輔助,嘗試比大家更全面地瞭解 Flow 的產品體驗。▲ Flow 是一款可以單獨上網、單獨睇片的裝置,但同時又可以與手機透過無線連接高度結合。 如果你有興趣入手 Flow 前,建議你停止衝動,先到這個網址查看到底你的手機是否支持所有 Flow 的功能。
▲ 所有 on list 的手機其實都符合頭兩個功能:VR 功能和鏡像功能,分別代表你部電話可以裝到 Vive App 亦可以連接讀取到手機的狀態,例如通話、信息、通知等;鏡像功能姐係你手機上的畫面,會同步顯示係 Flow 內,例如你係手機掃社交媒體,手機屏幕會顯示的同時,Flow 內都會同時顯示出一個手機屏幕,一模一樣咁顯示。
▲ 以本 YK 爲例,目前使用的 Sony Xperia III 是完美全支持,包括第三個「選擇串流服務」功能。 這個功能可以將 Netflix 或 Disney+ Apps 內的畫面,以投射 Casting 方式射在 Flow 內。
▲ 與鏡像最大的分別是,鏡像模式下,手機和 Flow 會同步顯示,而投射 Casting 方式下,手機不會有任何顯示(如圖),電影內容只會出現在 Flow 內。意味住,無人會知道你睇緊乜電影,只有「天知、Flow 知、你知」。
▲ 絕大部分中國品牌手機型號都顯示不支持第三個功能(心有不甘的你,可以自己入手嘗試下),畢竟廠商旗下個別手機有無獲得 4K 版權內容保護機制的授權,係最決定性的「你懂的」因素。 當然,道高一尺、魔高一丈,你的中國手機如果符合下列條件,或許依然可以獲得串流投射功能:1)支持 5GHz WiFi 和藍牙;2)支持 Miracast 機制;3)支持 HDCP2.2 標準。 咁 iPhone 呢? 暫時未支持 iOS 平台。
▲ 新機設定其實相當簡單,下載 VIVE App 後根據指示進行設定,大約幾分鐘內就完成; 但要注意是 Flow 不具備大型內置電池,需要一路拖住供電線使用。 官方指引是需要最少 7.5W 的電力持續供應,意味住有 5V/2A 輸出已經完全夠用,不論是 USB 火牛或者「尿袋」行動電源均可,!
▲ VIVE Flow 採用電池分離式設計,除了能減輕裝置重量外,亦能減低電池使用中的發熱量。本 YK 在家使用 Flow 時會配合 IKEA 推出的分離式 USB 火牛,線材本體長度達到 1.5 米,再加上原裝 Flow 線材 1.2m 長度,完全能滿足屋企插座供電距離遠的問題。如果帶出去用,隨意配合一個 20000mAh 電量並具備 5V/2A 以上輸出的尿袋就搞掂。
▲ 你可能會問,如果玩到尿袋無電咁點算? 又或者玩到老婆開聲嘈要轉移陣地咁點算? 其實 Flow 內置極少量電,當你拔出電源後,同鹹蛋超人一樣有幾分鐘能源供應,只要你係幾分鐘內成功 KO 怪獸搵到另一個電源,咁世界就和平、Flow 不會被系統自動關機。
純文字總結分享
本 YK 入手 VIVE Flow 目的是相當針對性,睇電影,而且係要可以訓住睇,躺平咁睇。 市面上本身已經少公司做 VR 產品,更何況係要行貨。 之前買過 QUEST 2 頭盔,性能上採用高通 XR2 處理器,比 Flow 所採用的 XR2 強勁。 但其實點強勁效果都係差,特別是 VR 遊戲大幅度頭部和眼部移動,依然有殘影、有延遲。但最大的問題是重量,如果是主打睇電影用的 VR 裝置,QUEST 2 超過 500g 的重量令我成爲快槍手,未到半小時頸部和肩部已經開始有壓力。 相比之下 Flow 不到 200g 的重量,確實令人心情更愉快。 而且 Flow 的設計是眼鏡,Quest 2 設計是頭盔,前者在用戶後腦位置並沒有任何束綁,完全可以舒服躺平於大班椅或是枕頭、床上。
▲ 一路睇心愛的電影,睇到有睡意就可以熄燈訓,確實係很爽的事。
硬件性能上 Flow 其實相當弱,單眼只有 1600 X 1600 解像度,視野最廣亦只有 100 度,屏幕更新率是 75Hz, 配合高通 XR1 晶片組,4GB RAM + 64GB ROM 儲存空間,註定它硬件性能上永遠不會是 Quest 2 的對手,完全不適合動態視覺要求高的 VR 遊戲! 但好多朋友都話,Quest 2 玩了幾日就被雪藏打入冷宮,本 YK 果部直頭二手賣走,但 Flow 卻可以晚晚陪我入睡。 在這裏,產品功能體驗遠比性價比重要。
好多人以爲 VR 眼鏡一定係要睇 VR 影片,但其實 Flow 可以將普通影片內容直接轉化,成爲類電影院大銀幕般的視覺體驗。 用內置瀏覽器登入各大串流網站睇得,透過手機串流射落 Flow 亦得。 甚至透過 SMB 伺服器存取自家 NAS 內珍藏影片睇又得,但提醒大家呢個時候要改用藍牙耳機,否則 Flow 個環繞音場音效喇叭就......
當初見到 VIVE 官方潮文式宣傳覺得好好笑,「為提升生活心靈健康和工作生產力所量身打造的沉浸式 VR 眼鏡。」吹到件產品有淨化心靈功效,。宜家睇翻我都好同意,晚晚有私家大銀幕訓住睇電影,確實可以促進血液循環、提升心靈健康,第二日返工精神少少又提高生產力。 嗯,好一副浸淫式 VR 眼鏡。 啊打錯,係沉浸式。